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經濟學人》與我

週日本擬去逛街,但看見新一期的《經濟學人》正幽幽地望著自己,逐決定留家與它「耳鬢廝磨」。

翻開雜誌,首先追看關於次按的報導 (終於用上 subprime mess 來形容今次事件,現在才知問題嚴重嗎?),然後再讀關於谷歌的專題報導,這樣子便消磨了一個上午。

記得讀大學時,才首次接觸財經報刊。剛開始時讀《信報》,由於對財經興趣缺缺,故只會看報紙的副刊。但不知從哪天起,對「投資者日記」旁的「原是物語」產生了興趣,更在不知不覺間「愛」上了專欄作者原復生。

可惜好景不常,「原是物語」過不久後便悄悄地消失,這令栗子妹失落了好一陣子。後來,該專欄重現《信報》,但作者卻換成了孔少林。不過,癡心 (癡線?) 如栗子妹,一直深信孔少林便是原復生;失落的感情,重新找到寄託。

一年後,專欄再次告別,堅強如栗子妹,也忍不住灑了幾滴淚。「原是物語」的最終篇提到,無論多忙,也一定要看《經濟學人》。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訂閱《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用字頗艱澀,初讀時十分吃力,但憑著從不服輸的傻勁,現在閱讀時,已沒有甚麼大問題了。

在滿紙政經新聞的背後,其實藏著我對一個專欄作者一份深厚無比的「愛」。

(訂閱《經濟學人》一週年紀念

)


9 則留言:

  1. 栗子妹無我睇"原是物語" 會失落, 我諗如果我有日無得睇"區樂文"都會呢...

    回覆刪除
  2. 除左經濟學人你仲有無訂其他呀?

    回覆刪除
  3. 阿栗:嘩,未到癡線咁誇張吖嘛 不過自己喜歡的專欄作家封筆唔寫的話,又真係會幾落寞。我諗如果蘋果名采(連同星期日另版) 泰半作者轉晒人,我未必會再幫襯蘋果 一舊雲:你講嘅係區醫生嗎? 抑或只係同名同姓……

    回覆刪除
  4. 四眼咪: 是區醫生呀(區樂文并不是真名), 他是蘋果副刊的專欄作家.

    回覆刪除
  5. 我喜歡看<<蘋果日報>>王冠一先生的文章﹐其理智和敏銳的世界觀﹐每每叫自己在股市中要保持清醒。 總覺得﹐在生活中﹐我們並不一定是要認同自己的意見﹐有時恰恰相左的意見﹐更能使自己理智和清醒﹐在麻木的時候﹐見到一點光明。

    回覆刪除
  6. 栗子妹:《經濟學人》各大小書報攤均冇代售!看了栗子妹這篇文章,搜尋了整個新界北各大小書報攤,原來均冇代售!

    回覆刪除
  7. 經濟學人很好看,只是單買有點貴,若有人能借過期的給我看便感激不淺

    回覆刪除
  8. 經濟, 唔識添!

    回覆刪除
  9. 一舊雲 :那我替雲兒祈禱,希望區樂文一直寫下去。 心愛的作家封筆,感覺比死更難受,所以上次慧行先生要封筆,我才那麼大反應。 黑仔 :哪有時間 不過偶然會買《國家地理》和《科學人》。 四眼咪 :不會吧?蘋果的人工不俗,他們該不會集體跳槽? 小種子 :大哥說的是,我是很能接納不同意見的,只要不用我回應便行,因為怕詞不達意 (經常都會),讓人誤解就不好了。 慧行曄 : www.economist.com 下次先問栗子妹嘛! 栗子 :完全明白!沒問題 祈櫻子 :我最初也是不懂,但邊看邊學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