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有甚麼好?

那天去佐敦接受再培訓,導師黃先生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有趣的逸事,其中一件發生在他讀中學時。


話說某天早上,年輕的黃先生在校園裡碰見英文老師,便打招呼道:Good morning, sir! (老師早!) 誰知英文老師面孔一板,冷冷地問道:What's so good? (有甚麼好?) 嚇得他呆在當場,不知如何是好。


--------------------------


如果近日有人敢說股市形勢大好,大可抬出今期的《經濟學人》,說美國政府已要動用公帑,為投資銀行填補損失了 (The government has to make good the losses of the investment banks.)What's so good?


栗子妹一向認為,非到生死存亡之際,政府最好也別插手,由得市場自行調節好了。不過,現在政府出手了,但危機依然未能解決,這是否表示寒冬已至,過去股市的美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呢? (Have the old good days been gone for good?)


--------------------------


提起金融市場的危機,忽爾就想起我那個可憐的補習學生。才不過中三矣,就已經要修讀經濟科,學習機會成本、economic goods free goods 等概念。須知他那個騙飯吃的補習老師,未看他的筆記前,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竟有 free goods 這種東東!


不過學生的筆記,有一點讓栗很疑惑。在解釋何謂 economic goods free goods 時,筆記用了單數形式寫:An economic good is ... A free good is ...。但是據栗理解,good 只有在加了 s 後,才能解作「商品」,an economic good a free good 不是東西來的吧?


--------------------------


話題扯遠了,還是說回黃先生的悲慘遭遇吧!如果你是黃先生,會如何應對 What's so good? 這條問題呢?


栗的答案是:It's good because I can meet you and get to know you.


* * * * * * * * * *


補充:


1) to make sth good/to make good sth: to pay for, replace or repair sth that has been lost or damaged, e.g., She promised to make good the damage.


2) for good (and all): permanently, e.g., This time she's leaving for good (= She will never return).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找碟的一天

昨天放假,不過還是未到六時便起床,因為讓栗爸栗媽吵醒了~~~


吃過早餐,便拿出堆在書桌一角的《經濟學人》來讀。這陣子忙著做兼職,沒時間看雜誌;趁放假,就一口氣讀了多篇報導,感覺好滿足。


十一時出門,乘巴士到旺角。此行有兩個目的:一、跟朋友吃飯;二、替小兄弟找一套 Discovery Channel 的影碟,以及看看有沒有「櫻桃小丸子十週年原聲精選」。


第一站是旺角新世紀廣場的三聯書店和大眾書局。後者比較多 Discovery Channel 的影碟,可是卻沒有小兄弟想買的一套。栗問店員其他分店可有那套影碟,誰知店員說電腦系統不能查找其他分店的存貨。甚麼?不是那麼落後吧?(按:觀塘 CD Warehouse 也是這樣~~~)


在新世紀廣場找不著,便到旺角道和西洋菜南街的影音店找,結果仍是兩手空空。看看錶,發覺差不多一時正,於是便去找朋友吃飯。


席間跟朋友提起買影碟的事,她說女人街的影音店可能會有。於是吃過飯後,便由朋友帶路,到一間叫「聽雨」的影音店找。朋友果然是栗的福星,一進店,栗便看見小兄弟想買的影碟。萬歲!


不過後來到星際城市的尚書房看,發覺「聽雨」的標價貴了十三元,激死!


* * * * * * * * * *


替小兄弟買了「正經的東西」後,便去找那張不大正經的「櫻桃小丸子十週年原聲精選」。這張原聲精選約在 05 年推出,現在才來找,找到的機會頗渺茫 (比過氣心上人愛上我的機會更渺茫),不過還是決定試試看。


先從信和地庫的影音店開始,逐家商店問,一直問到頂樓去。店員的答案,不是「沒有」便是「售罄」;再到荷里活商場的影音店問,店員仍是搖頭,實在教栗沮喪。


本來想就此打道回府,但心有不甘,於是便乘地鐵到九龍塘的香港唱片,還有九龍灣的 HMV 找,結果仍是找不著,好失望。


如果哪位 blog 主知道在何處能找到「櫻桃小丸子十週年原聲精選」,煩請留言告訴栗子妹。先行致謝!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過氣心上人像甚麼?

某天跟過氣心上人說,他有點像日劇【神探伽利略】裡的湯川 (只是跟角色的性格相像,不是說他的樣子像福山雅治),誰知他說我無論看甚麼也像他~~~



* * * * * * * * * *


一直都覺得過氣心上人像小熊維尼,但他說自己比較像依唷。唔,有哪點像呢?除了同樣「論盡」以外……



* * * * * * * * * *


昨天逛影音店,看見【狼羊物語】的影碟,忽爾覺得那隻小羊,跟過氣心上人好相像!



至於栗子妹,當然就是小羊身後那頭大豺狼囉!


* * * * * * * * * *


其實在栗子妹心中,過氣心上人就是過氣心上人,甚麼也不像。之所以說他像甚麼甚麼,只因我無論看見甚麼,也想起他罷了……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魔怪‧人性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史柏力魔怪書】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 的劇情,敬請留意。)


一個充滿魔怪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人性的故事。


父母離異,謝樂跟隨母親,與姐姐和孖生兄弟一起搬到曾曾舅父的古老大屋過新生活。


一天,謝樂在大屋中,發現一本《奇幻生物指南》。雖然指南上加了封印,並附有警告便條,但反叛的謝樂毫不理會,隨手便扯掉封條。他這個魯莽的舉動,引來了魔怪的追擊,令自己和家人身陷險境……


謝樂是家中的黑羊,經常與姐姐吵罵,與孖生兄弟的關係冷漠,又把父親離家的責任全推給母親。但在腹背受敵、四面楚歌的環境中,他卻能脫胎換骨,學會體諒別人的心情,最終更與家人和好。看著他逐漸成長,感覺既心酸、又感動。



(弊,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了……)


除了謝樂一段教栗感動,史柏力先生 (謝樂的曾曾舅父) 和女兒的故事,亦讓栗熱淚盈眶。醉心某事物,實屬人之常情,但史柏力先生的執迷,卻讓他與女兒分開了達八十年之久。本該是陰陽相隔,但天可見憐,讓他們父女能再次相聚。那一幕,美麗動人得無可比擬。


這齣電影,表面上賣的是魔怪精靈的特技,但實際上卻在訴說一個溫情故事。那些毫無血性的魔怪,正正襯托出親情的可貴。



* * * * * * * * * *


後記:


雖說親情是這齣電影最動人之處,但特技其實也不賴。最喜歡片尾那段分來鐘的短片,那些花仙子,眩目極了。



另外,讀原著的時候,只覺大魔頭的死十笑惹笑,但看電影時,卻察覺多了一點東西:作者是想說,自然界的生物,會互相制衡吧?所有生物,包括那種號稱「萬物之靈」的東西,也別妄想可以凌駕其他生物。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出街食飯」還是「出去偷情」?

在兼職的稿件中,看到 eating out (上街吃飯) 一詞,憶起工作上的一段小插曲。


話說栗子妹之前寫過一個兒童故事,內容是關於一家人上街吃飯。故事寫好後,配上標題 Eating out,自覺很完美,誰知審稿員 (加拿大人) 的評語竟然寫道:eating out 有「性」的含義!嚇得栗忙不迭的修改,以免背上「教壞細路」的惡名。


今次重遇這個詞,當然要徵詢委托人 (英國人) 意見,看看是否須要修改。誰知兩位委托人的回覆都是「不用」。於是栗便翻翻字典 (對,當年我沒有翻過),發覺 to eat out 在牛津字典中,除了「上街吃飯」,就沒有別的意思,於是我想:to eat out 是否只在美加變了種?


有誰能告訴栗嗎?


[補:教育局的小學英語課程指引中,其中一個單元的分題是 eating out]


* * * * * * * * * *


說起兒童故事標題,之前栗寫過一個關於魔幻蘑菇的故事,完稿後以 The magic mushroom 為題,自覺貼切不過,誰知加拿大的審稿員告知,原來 magic mushroom 在彼岸是毒品,結果我要整個故事重寫……


這個故事教訓栗,愈簡單的英文字,用的時候愈須謹慎。還有,記得查字典,不要盡信外藉人士。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生病與愛情

週日打了幾個噴嚏,然後週一早上起床後,發現自己聲音沙啞,遂宣佈身體進入緊急狀態。儘管如此,但難得公司出錢讓我去受訓,豈有不去之理?所以早上照樣出發。


先回公司處理一些雜務,然後見還有點時間,就給過氣心上人發了一封電郵,說我很掛念他。


聽起來很肉麻,但誰知這場病會否奪去栗子妹的命?愛情不應羞於啟齒,趁還未病到提不起手,一定要讓他知道我那份卑微的心意。


當然,他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這點我絕對明白,也不會強求。


* * * * * * * * * *


週一吃午飯時,跟同事說起「愛在瘟疫蔓延時」的男主角,栗子妹對他的演技讚不絕口,說他演變態角色入型入格 (對不起,還未有機會看「情流心海」),誰知讓同事取笑說:是你自己喜歡變態的男人吧?


雖然是調侃的話,但想了一想,還真的有幾分道理。大概是自己「變態」吧?所以才會喜歡有點「變態」的人……


* * * * * * * * * *


其實若真的喜歡一個人,就會包容他的一切,包括那點「變態」。還有,喜歡一個人,大概不需要很強的理由吧?只要是在身體或心靈最脆弱時想起的那個,肯定就是自己最喜歡的了。



平井堅 就是喜歡你  (歌詞按此:http://blog.yam.com/jane51434/article/10383215)


* * * * * * * * * * * * * * * * * * * *


1) 本來想寫點正經的,但做兼職做到呆了,見諒!


2) 看完這篇,不知道有多少位感受到,栗子妹其實是在罵過氣心上人有點變態呢?


* * * * * * * * * *


祝各位有一個愉快的長假期!栗子妹由明天起開始放假。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好奇你的模樣

書未看,但讀到蕭君紅的後記,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


你張開眼睛,打開心靈,了解某個人,並且愛上他。你被某個地方吸引,不願離去,東闖西蕩,結識了某些人,知道一些事。(這兩句簡直是在說栗的遭遇嘛!)


「好奇」要付出代價,甚或受傷,但它總使人努力向上,每天都是新的開始。(小兄弟對這句應該有深切體會)


每天一篇,短短六百字記載過許多故事,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有些已淡忘,幸好有文字記住這一切,無懼時光流逝。(不單是寫專欄,寫網誌也如是!)


好奇你的模樣,而且深深記住。(這句讓栗想起了過氣心上人……)


* * * * * * * * * *


報告欄:


栗子妹稍後要去佐敦接受再培訓,明天留家趕工,週三才能探望各位,見諒!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流感‧停課‧死亡

(愈想愈不對勁,就算讓人罵也一定要寫。)


前天早上看新聞,見政府早一天晚上緊急宣佈全港幼稚園和小學停課,覺得很不妥當。


之前新聞報導說,今年患流感的人數,並沒有大幅增加;雖然有若干小學宣佈爆發流感,但經風險評估,並不須要停課。言猶在耳,政府卻忽然要全港幼稚園和小學停課,難度是「疫情」急轉直下?但除了新增兩宗兒童死亡個案,在學校並不見有大型爆發跡象 (例如有半所學校的人患流感),政府倉促決定停課,理據何在?


周局長的解釋,是防患於未然。但讓兒童停學,是否會比上學更安全?不見得。認同方老師的觀點:成人從工作間/菜市場帶回家的菌,並不見得會比學校裡的弱;其次,停課決定如此倉促,讓一些父母未能及時安排人照顧子女 (不是每家每戶也有工人的),被迫把他們獨留家中,這樣不是更危險嗎?


昨晚看電視節目,訪問家長如何安排子女度過這個悠長假期,某家長表示會帶子女到外地渡假。這位家長真精明,她一定是知道香港的菌特別惡,所以便帶子女避到外地去了。(外地的菌特別弱?)


昨天跟同事聊天,說到自己不贊成政府今次停課的決定,換來嚴厲的指責──「難度你要見到很多人死,才會贊成政府做點事嗎?」我當然不是那些只看數據不顧實情的人,但為何不讓個別爆發流感的學校停課,而要怱忙地一刀切?為何不讓學校自行決定是否須要停課?由學校通知學生和家長,就不會讓某些學生昨天早上回學校撲個空。


政府今次的舉措,表面是順從民意、負責任的做法,但我卻對此極有保留。有了今次這個先例,以後學校實在有太多理由要停學了 (這樣的空氣質素,天天都有理由生病)。如果說今次是特殊情況,那請白紙黑字,明確界定甚麼情況才是「不特殊」,不然日後可能會天下大亂!


 


[本文內容大部分來自「方潤日記」,故請勿連結或引用。]


* * * * * * * * * *


後話:


一、昨天在茶水間碰見同事,她說政府故意隱瞞流感「疫情」,譬如她母親就聽過其他師奶說,某菲傭因流感而死,但政府不讓傳媒報導云云。對此,我即時的想法是:政府才沒有如此通天本領!傳媒不報導,是因為沒有新聞價值罷了。若幼童與菲傭同日病死,傳媒會選哪個做頭條?顯然而見。


二、雖說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抵抗能力較幼童高,但既然政府已視流感為「疫症」(起碼處理方法讓人覺得如是),理應讓全港學校一同停課!難度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性命,不及幼童的珍貴?甚麼道理?(最好讓公司也停工,因為成人會把工作間的菌帶回家,危及幼童健康。) [補:今早《都市日報》報導,已有中學自行決定停課。]


三、流感是否已成疫症,很多人依然存疑,但經政府如此高調處理,還有一眾傳媒大吹大擂後 (昨天 BBC 網上新聞已有報導),英語國家都已知道,香港又爆發類似沙士的疫症了…… (又,今早某報頭版:政府瞞疫,沙士翻版)


四、昨晚看新聞,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說,經解剖後,幼童的死未必因流感而起。且看這兩天會否有更詳盡的資料。


五、昨天同事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有子女,你會讓他上學嗎?不知各位意見如何?


 


(練習場休息至下週三。)


買一套永久保用的廚具?

在電影院看了一個廚具廣告,該套廚具以「永久保用」為賣點,讓栗覺得很疑惑。


首先栗想問:「永久」到底有多久?是指買賣雙方的一生,還是永無止境?若是後者,豈非每一戶 (不會一人買一套廚具吧?) 只須買一套廚具,而那套廚具還可以世代相傳?要是那樣,過些日子,該公司便只有用戶,而沒有新客戶;沒有新客戶,公司如何營運下去?


另外,要兌現「永久保用」的承諾,那套廚具應該價值不菲,不然怎能應付售後服務的開支?問題是,有多少人願意付出高昂的價錢去買一套廚具?那個人口比例夠公司應付日常開支嗎?


當然,該公司在售賣廚具時,可以訂明每次維修,用戶均要支付若干費用。但這樣做便會增加行政費用,對公司似乎並不划算。


最後,讓栗最疑惑和不解的地方,就是新生人類如此貪新鮮,怎會甘於一輩子對著同一套廚具?況且,很多無「飯」夫婦的家裡,甚至連廚具也沒有(熊博士建議過可拆掉家裡的廚房)!除非是送禮用,否則栗抓破頭也想不到,有誰想要一套永久保用的廚具。


基於以上種種疑點,栗有理由相信,「永久保用」這一招是行不通的。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情人節那天走在街上,感覺有點寂寞,於是便跑去書店,挑了一本書相伴,那就是標題的《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The Yellow-Lighted Bookshop)

說栗子妹愛上書店並不為過。雖然香港的書店大都很擠,在書店打書釘絕非享受,但無論要讓人碰撞多少次,栗子妹還是喜歡呆在書店裡。書癡如栗,一直享受與書為伴的溫馨感覺。

大概作者劉易斯‧布茲比 (Lewis Buzbee) 與栗子妹同是書癡,所以聽他細訴與書店和書的淵源,份外有共鳴。譬如他寫到自己的閱讀經歷:

這是一個普通的故事;經據你的經歷填空:當我___歲時偶然看到一本叫_____的小說,在隨後的六個月中我讀完了名叫_____的作家的其他所有作品。(40)

確實,每個人的閱讀經驗,都可以用上面一段來概括。作者並沒有炫耀豐富的閱讀經驗,只以淡淡的筆觸,道出自己與書店的不解緣,還有那份對書籍的執著和熱愛。就是這份平實無華,擄獲了栗子妹的心。

除了回憶自己與書店的淵源,作者在書中亦有講述關於書與書店的歷史和佚事。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是莎士比亞書店的店主比琪如何歷盡艱辛,為喬伊斯出版《尤利西斯》(第八章)。比琪的眼光和執著,教栗萬二分欽佩。

書中不乏發人深省的段落:

父母不必非要讀《紐約書評》或詹姆斯‧喬伊斯,他們也不一定要培養孩子讀《金銀島》或希臘神話。父母只讀他們喜歡的書,但家裡要有孩子讀的書。而孩子們只要看到大人讀書是一種樂趣,耳洏目染,就會開始讀他們自己的書。

栗子妹對此觀點絕對認同,正如作者的同事格蕾塔所言:規定或禁止兒童讀哪些書是有害的,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愛好。

讀完這本書,重看封底的簡介,發覺這段最正確不過:

閱讀這本書,就像在十一月落雨的黃昏,在溫暖柔和的燈光中,聽一位熟悉書店的愛書人,敘述他對書店的熱愛,回憶他第一次閱讀到史坦貝克作品的狂喜,讓讀者在這些動人文字的感染下,也回想起在自己心裡,似乎也有著一間讓你迷戀的黃色燈光書屋。
-----
疑點:版權頁寫原著的版權始於 2002 年,但書中有一些 2004 年的資料,何解?是譯本新加進去的嗎?
-----
[看書學中文]
氛圍:四周的情調和氣氛 (栗還是較喜歡「氣氛」啊!)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愛在瘟疫蔓延時

(以下內容涉及電影「愛在瘟疫蔓延時」的劇情,敬請留意。)

儘管登徒對「愛在瘟疫蔓延時」(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的評語不是很好 (戲味不夠),但週一晚還是去了電影中心看,結果也沒有失望 (因為景很美,配樂也好),雖然這個故事著實荒誕 (差不多由頭笑到尾)

自問相信「情有獨鍾」這回事,但男主角費倫天奴對女主角費安娜的癡,在鏡頭下卻顯得異常可笑。他對「情」與「慾」的態度,還有守候費安娜的方法,令栗大惑不解。例如他與費安娜丈夫碰面的一幕,換了是栗,一定會對「情敵」冷嘲熱諷一番,才不會表現得像他那麼窩囊!

雖然對費倫天奴這個角色沒甚麼好感,但對男演員積維爾巴頓的演出,絕對擊節讚賞。此君曾參演「二百萬奪命奇案」、「情流心海」等電影,並憑「二百萬奪命奇案」中冷血殺手一角,奪得本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在「二百萬」的演出,教栗印象難忘 (當然那個髮型也應記一功),難怪登徒說他是「西班牙黃秋生」,他的演技確實一流 (尤其演變態角色,好夠說服力)

說回電影,認同登徒所言,戲味確實不夠濃,情節鋪排也有點鬆散。譬如費安娜與丈夫之間的磨擦,栗認為電影交代不足,張力也不夠,因此後來費安娜說跟丈夫在一起的那些年,苦比樂多,我便想:你有多苦?

當初想看這齣電影,是因為預告片讓栗想起「愛在遙遠的附近」(The Painted Veil),但將兩個故事拼在一起看,顯然毛姆的故事比馬奎斯的高明多了。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有趣的紙便當

 以下這兩張圖,千萬別讓依唷看見,不然又會說栗妹弄個紙便當出來,騙牠吃的了......



(材料於三聯書店有售,每份港幣 15 元正。)


[明天放假,有事電聯 。]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單相思

昨天吃過午飯,不知怎地,忽然掛念起過氣心上人來,大概是吃得太飽了。(飽暖思淫「栗」)


提起過氣心上人,大家都知道栗子妹患的是單思病,不過查《現代漢語詞典》,發現竟沒有收錄「單思」一詞,有的只是「單相思」。


要命!為何有「單思」不說,而要說「單相思」呢?據同一本詞典記載,「相思」解作「彼此思念」,那「單相思」豈非該解作「單方面彼此思念」?!另外,「單相思」讀起來又單又相 () 的,感覺著實滑稽,恕栗子妹受不了。


最近常見博客提到「抽水」一詞,不知栗子妹這篇,可算是抽了過氣心上人的水?


(題外話:不知是否因男女關係漸趨混亂,連中文也無故遭殃。近年逢女人出閣,報章總是說她「下嫁」某人,也不理其結婚對象社會地位是高是低。今時今日的女權,當真是如此高漲?)


* * * * * * * * * *


既然想他,就別客氣告訴他吧!勇敢的表達,就算被拒絕,也不後悔,因為,那才是真性情的表現呢!能夠表達愛,才能大方的接受所有的答案,無論是承諾或是拒絕,必定都能夠會用笑臉面對,真正的自在,才能出現。


(摘自《你以為愛是什麼》,頁 74)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月之歌

這個星期忙著看哈福德的新作《The Logic of Life(生活的規律),沒時間寫文,所以今日又請各位聽聽歌。


第一首選來的是 LeAnn Rimes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在電影「妹力四射」(Coyote Ugly)。電影講述一個鄉下女孩出城尋夢的故事,情節沒甚麼新鮮,但今天重看片段,依然覺得十分動人。


 


Under a lovers' sky
gonna be with you
and no one's gonna be around
if you think that you won't fall
well just wait until
til the sun goes down

underneath the starlight - starlight
there's a magical feeling - so right
it'll steal your heart tonight

you can try to resist
try to hide from my kiss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Deep in the dark
you'll surrender your heart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no, you can't fight it
it's gonna get to your heart

there's no escape from love
was a gentle breeze
weaves it's spell upon your heart
no matter what you think
it won't be too long
til your in my arms
underneath the starlight - starlight
we'll be lost in the rhythm - so right
feel it steal your heart tonight

you can try to resist
try to hide from my kiss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Deep in the dark
you'll surrender your heart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no you can't fight it
no matter what you do
the night is gonna get to you

don't try then
you're never win

part of me the starlight - starlight
there's a magic feeling - so right
it will steal your heart tonight

you can try to resist
try to hide from my kiss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Deep in the dark
you'll surrender your heart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no, you can't fight it

you can try to resist
try to hide from my kiss
but you know
don'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Deep in the dark
you'll surrender your heart
but you know
but you know that you can't fight the moonlight
no, you can't fight it
it's gonna get to your heart


 


第二首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片尾曲 Fly me to the moon。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版本,但以下這個也不錯:



Fly me to the moon
And let me play among the stars
Let me see what spring is like
On Jupiter and Mars
In other words hold my hand
In other words darling kiss me


Fill my life with song
And let me sing forevermore
You are all I hope for
All I worship and adore
In other words please be true
In other words I love you


----------


第一次看哈福德的書,想不到他的文筆那麼好,又懂得選材,讓栗不能自持,一頭栽進他的新作中。還差一章便全本讀畢,今晚該能完成吧?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馬鈴薯萬歲!

今期《經濟學人》報導,聯合國將 2008 年訂為國際馬鈴薯年,以表揚馬鈴薯對世界的貢獻。


馬鈴薯對世界有甚麼貢獻?原來這種尋常的食物與經濟發展、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息息相關。


十九世紀時,馬鈴薯成為英格蘭北部居民的主要糧食。由於馬鈴薯容易種植,能減省農地的人手;碰巧該地藏煤量甚豐,因此居民便可轉投新工業,間接促成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1845 年,愛爾蘭的馬鈴薯失收,令近百萬人餓死。本來英國有一條保障本地農產品的穀物法,但由於這次不幸的事件,令政府不得不廢除這條惡法,容許愛爾蘭從外地輸入食物,以解燃眉之急。後來其他地區爭相仿效,最終令自由貿易成為英國的國策。當年威靈頓公爵埋怨道:rotten potatoes have done it all (這一切都是由爛鬼薯仔引起的)


今時今日,馬鈴薯已成為全球化的標誌,看薯條多受各地人民歡迎,便可見一斑。但原來在 16 世紀時,人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食物。他們認為,馬鈴薯只適宜讓動物進食;又有人散播謠言,說吃馬鈴薯會讓人患上痲瘋病。及後大家才破除對馬鈴薯的迷信,並開始欣賞其可靠及多樣化 (炆、炸、煮、烤樣樣行)


趁今年是國際馬鈴薯年,讓我們一起向改變世界的馬鈴薯致敬!


《經濟學人》其他相關報導:Llamas and mashWonder-food


(謹以此文獻給可愛的薯頭,我昨天去了看「食客」啦!)


 


[後話:馬鈴薯除了叫 potato 外,又名 spudtuber]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英語迷思(三則)

一、做個有禮貌的懶人


週六去補習,在英文補充中見到 I'm afraid I can't help you 一句,忙不迭叫學生抄在筆記本中,然後戲謔說:「懶幫人,也要懶得有禮貌,這句就最合用不過了。」學生的家長聽見,不禁笑了出來。


週日回想此事,卻覺得句子對懶人來說,依然過長。要婉拒伸出援手,說 I'm sorry 不就行了嗎?不然搖一搖頭,再加一個抱歉的表情,似乎都該行得通?


 


二、errata corrigenda


出版一本書絕非易事,就算作者、編輯、排版員和印刷廠負責人如何小心謹慎,錯誤依然難免,於是 errata 便應運而生。所謂的 errata,是一張內容訂正的清單,通常置於書末,一般譯為「勘誤表」。


說到「勘誤表」,根據 Yahoo! 字典,corrigenda 也作此譯。雖然二字的譯法相同,但栗就較偏愛後者,因為 corrigenda correction 同根,含「改正」之意,但 errata error 同根,感覺好像只是列出錯誤便了事。查第七版的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ALD),解釋竟與栗的想法吻合:


erratum (errata為眾數) – a mistake in a book


corrigendum (corrigenda 為眾數) – something to be corrected, especially a mistake in a printed book


有一點頗奇怪,查第六版的 OALD,竟然沒收錄 corrigendum 一字,這個好像不是近年才出現的生字啊!


 


三、獅子之份


上週寫了一篇關於 lion's share 的網誌:


說到獅子 (lion),大家會想起些甚麼?


栗立時想到獅子那血盆大口,一張開就能把獵物整個吞掉。


雖然感覺有點恐怖,但生活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有時不兇狠一點實在不行。


正因為獅子夠兇猛,所以與其他動物爭食時,牠們得到的份兒,通常是最大和最好的。


因此 lion's share (獅子之份),便引申作「最大、最好的部分」。例句:


The lion's share of its (Paramount's) library and all its new releases will be on the internet within a year or two.


(試譯:派拉蒙擬於這一、兩年內,將資料庫中最好的電影,以及新發行的影片上載互聯網。)


本來打算貼出來,但上網一查,發現自己的解釋太胡鬧,所以最後決定撤文。


那我現在為何又把文貼出來?因為這是要告誡自己,貼文前一定要查證,不能想當然啊!


 


(栗子妹明天放假,練習場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