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我們為何如此?(一)

(真係譯到栗都癲~~~)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science/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795581


何謂財富?據上世紀美國諷刺作家H.L. Mencken所言,是「入息每年最少比老襟多100美元」。按一九四九年以來的通脹率調整,這個定義並不差。但何以有錢人總覺得要賺得比別人多?反之,要杜絕貧困真是難事嗎?


Mencken的祖家美國,每年處決約40名謀殺犯,然而謀殺案依然頻繁。為何明知會被捕,甚或會被處決 (至少在美國如是),眾人照樣互相殘殺?


女人取得投票權經已80年,女性主義革命也過了40年,何以男人仍然賺得比女人多?又為何有那麼多人僅因膚色不同而仇視別人?


上述問題及其他關於現代生活的問題,傳統上會循哲學、社會學甚至宗教方面尋求答案,不過至今得到的「回覆」,大多強差人意。那些「答案」止於描述而沒有解釋;對於人何以為人,並沒有抓到重點。建基於那些「答案」的政策之所以不能湊效,皆因它們忽略了塑造人性的動力──演化驅動力。


忽略演化驅動力的原因甚為複雜:哲學家宣揚人獸之間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社會學家受馬克思主義蠱惑,以為人類可臻完美;神學家則懼怕演化思想會動搖神創造天地之說。即使啟蒙時期一班對人類猿猴血統深信不疑的中流砥柱,對演化之說亦半信半疑。他們相信人類的身體經歷演化,但人類的行為則受文化影響。借用英國德倫大學心理學家Anne Cambell的雅言,人類的演化止於頸項。


由此推之,只要適當的教育、洗腦、社會制約,諸如此類,人類的行為便能受到操控,差不多任何想像得出來的行為也能控制。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改造人類行為的空間其實有限。除非察覺到這一點,並確切理解塑造行為背後的生物學,否則欲要擺佈他人,難逃失敗之命運。可惜達爾文名著《物種起源》雖已面世近150年(著作於一八五九年出版),但演化論至今仍未獲社會大眾接納。是時候看看演化論的分析,對工作繁重的政策制訂者有何貢獻;而此一分析又是否能令結果有實效差別。


Mencken的觀察簡明地解釋了現代生活的兩面:一是經濟增長的開放性,二是無論國家如何富有,窮人將永遠與我們同在。但緣何如此?

對演化論信徒而言,生命關乎兩件事:生存與繁殖,而後者比前者重要──簡而言之,生存僅為了繁殖。因此,日常存在大多是為了暗裡或坦然地炫耀,以吸引異性並威嚇同性。有別於其他生物,如孔雀(只有雄性才有耀目的尾巴)、鹿(只有雄性才有厚重的角),人類兩性均會表現自我,當中尤以男性居多。不過,只要在金杯日到雅士谷馬場走走,便知道女性同樣愛炫耀。地位與社會階級同樣要緊,而在現代社會,地位以金錢釐定。


女生愛富男,此乃不爭之事實。從前演化論信徒認為,這是由於富男有能力滿足子嗣的物質需求,無疑這是原因之一。但現今的演化生物學家則認為,基因競爭方是主因,與物質無關。有地位的人擁有較佳的基因,可令後嗣健康及聰敏;而異性受演化影響,便作出相應的選擇。因此身份顯赫的男士,擁有較多的擇偶機會;而社會地位高的女士,選婿便可較為揀擇。


事實擺在眼前,最少對男性來說是如此。演化生物學家喜歡以極端例子闡釋,最著名的莫過於擁有越千名子女的嗜血摩洛哥王Moulay Ismail。可國王擁有無上權力,若要一些較中肯的例子,可在Joe Studwell剖析商人生活的著作《亞洲教父》中找到。例如縱橫香港和澳門商場多年的何鴻燊擁有17名子女,分別由不同女士所生;於一九二四年過身的大亨黃仲涵有18位相好和42名子女。此一現象同時出現於社會中下層。英國紐卡素大學的Danile Nettle和Thomas Pollet近日發表研究,指英國男性所生的子女數目,平均而言,跟其收入相關,並沒受到現代避孕技術廣泛流傳所影響。


不過,地位往往是相對的。地位與金錢掛鈎,因為它能令人渴望賺取更多金錢,以在競爭中勝出,這便是經濟增長的終極引擎。由於追逐地位永無止境,所以世間沒有人會認為自己賺夠了。


若地位是相對的,便解釋了一九七四年經濟學家Richard Easterlin所觀察到的矛盾現象:在一個國家內,有錢人比窮人快樂;但當國家富起來時,一般人並沒有覺得更快樂。雖然這點近日再度引起爭論,但若經得起審察,即表示支持自由市場的論據(因為經濟增長令所有人富起來,所以有些人較別人富裕並不相干)並不成立──最起碼當富裕是以快樂來衡量時。演化論提到,自由社會讓人可憑自己的努力,在社會階梯拾級而上,這點才是最重要的。若你喜歡,可說這是「美國夢」。


雖然明知社會主義令經濟增長放緩,演化論卻同樣一直支持。其解釋是,雖然以財務角度而言,拿走富人的錢並不能令窮人富起來,但社會主義可按社會底層人士的喜好,改變社會階級。在某項調查中,受訪者被問及寧願自己賺多些,還是寧願自己賺少些,但比同僚富有時,受訪者的選擇往往是後者。(你寧願朋友賺$50,000,你賺$100,000,抑或是你賺$150,000,別人賺$300,000?) 社會主義在現實生活中行不通,皆因大部分人不會問自己這樣的一條問題。他們會問的是:當別人賺$50,000時,自己如何賺$300,000?


不過,演化論支持一個被右派藐視,但左派經常提出的論據,那就是「貧窮是相對的」。最明顯的事例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的Richard Wilkinson發現:一旦經濟增長令國家脫貧,只要國民的收入差異不大,他們通常會更長壽和健康。因此貧困但國民收入差異不大的國家,會比富有但國民收入有極大差異的國家來得更成功。同樣,社會低層人士的健康比上層的差,這點由英國大學的Michael Marmot最先提出。他發現,即使在統計時刪除所有變數,包括較健康的人會最先脫離社會低層此一事實,社會低層人士的健康還是比上層的差。


Marmot博士在七十年代發表上述評論,其時的專家卻作出相反的預測。他們預期行政人員比小職員受更大壓力(反映在心臟病、中風等),事實卻正好相反:處於社會低層的人才是最受壓、健康最不好的一群──演化論中的失敗者。這正好用來解釋所有國家的死亡模式。

因此在這個例子中,演化論的結論是沒有正確的答案──最起碼是沒有烏托邦式的答案。誠然,不用演化論學者,我們也知道競爭中總有輸家;富啟發性的是,失敗有真實的代價,並不單純是沒有收穫。由於失敗會導致早夭,成功則能讓基因延續,利害尤關,無怪乎身處底層的人往往會用旁門左道的方法,爭取地位或最起碼的「尊重」。政策制訂者對此應慎重其事,因為那些方法同樣可以演化論解釋。


犯罪是自私的行為,這點人所共知。但若說犯罪是對環境的演化回應,聽起來便匪夷所思。此一想法質疑「壞人」犯罪的道德解釋,然而該解釋本身也受到演化論的分析影響。幾乎可以肯定,演化解釋了為何某些行為較應受到處罰。


關於犯罪演化根源的研究,最先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對夫婦Martin Daly和Margo Wilson展開,他們研究一般人認為最嚴重的罪案──謀殺。


眾所周知,謀殺犯通常為年輕男子。不過Daly與Wilson兩位博士,就此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他們發現,雖然各地的謀殺案比率不同,但模式卻不然。以謀殺案比率與行兇者年齡作圖,其頂點相同(見下圖)。再者,遇害者的模式也相近,同樣以年輕男子居多。在原先的研究,被年齡介乎15至19歲的男性殺害的人,有86%同為男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事情的端倪:大部分暴力事件均由年輕且失業的未婚男子競爭所引發。由於謀殺是暴力事件中最極端的表達方法,所以大部分的謀殺案也如是。在演化論學者看來,這些男人不是在爭女人(占美,你在望著我條女嗎?),便是在爭地位(兄弟,你串我?)。


無可否認,暴力罪行一般由貧窮(即社會地位低微)引起,但這正是演化論所預期的。因此,不必說某些人是「天生的罪犯」,我們只要知道,在演化過程中,當暴力成了(或在演化史中曾經是)適切的反應,行為便隨之變通,以作出合適的對應。


(待續......)


14 則留言:

  1. 全部都係你自己Translate咖???好勁呀
    [版主回覆03/07/2009 07:14:00]kari: 謝謝誇獎!我早陣子有點手癢

    回覆刪除
  2. I agree with  因此身份顯赫的男士,擁有較多的擇偶機會 but not sure about 社會地位高的女士,選婿便可較為揀擇。
    [版主回覆03/07/2009 07:16:00]Dear Teach: I'm not sure, either. I think in order to get married, those 社會地位高的女士 should 降低要求, right?

    回覆刪除
  3. Great article!  Should make a heck of a text for a Liberal Studies class discussions.
    [版主回覆03/07/2009 07:17:00]Teacher: This article is very controversial, especially the second part about crime and punishment. I was so shocked about the contents when I was translating that part ...

    回覆刪除
  4. thank you for your translation
    [版主回覆03/07/2009 20:03:00]Very welcome la

    回覆刪除
  5. I know several very very good looking, high flying career women in the US who just couldn't find a husband no matter how much they lower their expectations because their equals are all married and those below them consider their success and wealth to be a problem which made their good looks "not worth the trouble".   So those ladies will be beautiful, successful, and single for life.
    [版主回覆03/07/2009 20:07:00]Sounds like a curse, Teach. I'm neither beautiful nor successful, but I'm sure I have to be single for life. Sigh.
    PS. I think the most controversial part is about the rapists. I tend to agree with the writer, but it sounds really awful to many ...

    回覆刪除
  6. Which parts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do you find controversial?  It's certainly thought-provoking.  That's why I think it's good for a liberal studies text.

    回覆刪除
  7. 好耐無黎探訪, 這是為興趣而譯的嗎? 好配服你的熱誠, 沒有被工作銷磨掉.
    [版主回覆03/07/2009 20:08:00]貓眼:實情是,幸好找到點別的事情來做,不然我早就做公司的工作做到瘋掉了~~~

    回覆刪除
  8. 頗特別的見解, 令人有另一角度的看法.
    [版主回覆03/09/2009 08:08:00]BS2:認同!所以由去年聖誕節記到今時今日,還忍不住自己動手譯了

    回覆刪除
  9. 栗子妹:
     
    《我們為何如此》,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  只是因為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學家、心理學家、以至生理學家等等的所謂專家們都愛把問題以玄妙的學說和思想去解釋“如此”的徵結所在;正如拜讀了上文,我們只能作出一個結論:「作者很“專”」,除此之外我們幾乎因為文中的言論更感到迷糊不清,以為人類如此是基於很多“物”和“理”的結合產生變化,就如 2H 加 1O 會變成水一樣,演變出來的 H 和 O 卻又是另一個物理解構的課題,我們該如何破解,只能言之鑿鑿地以“悟” 去道出真理的所在!
     
    其實,甚麼演化論不過是一種很單純的改變現象,正如一個喜歡吃豬肉的人忽然愛上了吃牛肉,然後又忽然愛上了吃雞肉一樣,人類都喜歡去追求從未有過的經驗,然後從經驗中滿足自己對事物不同的渴求程度!在道德標準的規範之下,殺人是一種罪行,於是很多人都會律己而不是因為愛惜別人的生命,若殺人只是被看作為一種“弱肉強食”的自然現象的話,而這種現象不會受到道德的規範,深信大部份人都會視殺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正如軍人在戰爭中殺人一樣;於是有朝一日,我們也不必太過驚訝為甚麼慧行爺爺會殺人 就正如大家不會驚訝一頭老虎會追殺一只綿羊一樣。
     
    把事情太過複雜化,事實是無助於改善一些問題;『人若渴了就給他水』,如果我們硬要在“為甚麼會渴”的課題上去鑽,這不是愚不可及的行為嗎?
     
    [版主回覆03/09/2009 08:08:00]慧行先生:第二段有理  !我譯到第二部分時,就是讓那些理論和解釋給迷惑了。
    其實我並沒有刻意探究這個課題,只因原文真是寫的不錯,就自己動手譯了

    回覆刪除
  10. You are too young to be sure of being "anything" for life
    [版主回覆03/09/2009 08:05:00]Teacher: 唉, 有啲嘢,唔到我唔信架

    回覆刪除
  11. 雖然說難得胡塗,但保持愚昧,不會解決問題。
    1. 演化並不是甚麼「忽然」的變化,而是生物不斷轉變,以求適應環境。
    2. 講演化會破壞道德是很多人的誤解,以為演化就是「弱肉強食」是更流行的誤解(事實上在演化角度看來,大腸桿菌、免子和狐狸,同樣成功)。有部分演化論著,就是在討論演化如何產生我們的道德觀念。而學者認為,道德律正是因應人類祖先演化成社會動物的需要而產生。
    3. 「人若渴了就給他水」,如果你知道他為何渴,就可以更好地解決渴的問題。如果是太熱,可以請他躲進陰涼之處,不單可以減少耗水,還可以避免中暑。 渴,甚至可以是糖尿病的病徵。你只會知道給他水,但不知道給他藥。
    每個人都只知道「渴就飲水」,於是沒有人去解決「渴」的問題,而水最終不夠飲,就會變成殺戮。(在中東和北非,搶奪水源是現實問題)
    殺人問題也是一樣,知道導致殺人的因素,就有助進一步防止殺人。
    [版主回覆03/09/2009 20:18:00]最後一句我有保留:既然人類的行為難以操控,知道成因又如何?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回覆刪除
  12. 我想我最不明白的, 是人為什麼要折磨別人, 更從中得到快感. (像施行酷刑) 而別人受折磨, 對自己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不是為爭奪什麼). 只能說, 有些人真的會因為看見別人痛苦而快樂.
    [版主回覆03/10/2009 22:37:00]芝:我在譯第二部分,可能有這條問題的答案呢!讓我譯快點

    回覆刪除
  13. 沒人要你去「操控」人類行為,而是像政府喜歡那句﹕宏觀調控。
    有些社會因素會刺激犯罪和殺人的,就去消除或減少這些因素,自然就會減少整體的兇殺罪案率。
    正如央行會利用利息調整經濟,而不是控制每個人做甚麼。
    [版主回覆03/10/2009 22:35:00]What if it's in the genes? 消除外在因素也沒用啊!(第二部分讓我思考的問題)

    回覆刪除
  14. 就算人天生有暴力傾向,也總有些方法可以抒緩的。 就正如天生有哮喘的病人,就避免接觸過敏源一樣。
    當然,先天的意思,即是永遠無法完全解決。 但社會政策不一定要完全消滅一個問題才算成功的。
    [版主回覆03/11/2009 18:56:00]也對!關於社會政策:是否只要能抒緩問題,便算成功?總覺得問題解決了一半,唔拖唔水

    回覆刪除